大家都知道教師招聘考試的類別無非就是筆試+面試,
那么下面我們來看看在筆試和面試中具體還有什么考試內容。
筆試
筆試考試內容:
1、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
2、學科的知識。
未來筆試考察的重點肯定是在學科知識上,而不是教育學,心理學內容。這不是說教育觀、學生觀在教學中不重要,而是筆試很難真正考察出來。
而學科知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客觀地考察出考生在知識層面是否符合要求。隨著教師待遇的提高,老師的準入門檻也會越來越高,這種對于學科知識的考察也是逐漸促進公平的一種方式。
此外,從2015年的教師資格證改革為全國統(tǒng)考之后,在未來一定是教師招聘的省統(tǒng)考。
目前已經有些省份是教師招聘統(tǒng)考了,比如福建、安徽,浙江好像是有一部分,其他省份小編暫時還未了解到。
教師招聘統(tǒng)考意味著什么呢?
想進入教師編制,省內大規(guī)模的教師招聘一年就一次。比如福建,就是每年的上半年。在剩下的半年之中也會有招聘,但規(guī)模、人數會小很多。
面試
面試的形式比較多,包括結構化、說課、試講、試教、答辯幾種常見形式。
結構化
所謂結構化,也叫做“標準化面試”。在結構化面試中,各個測評要素得分的總和就是考生面試的最后成績。面試中,一個題目可能包括一個或者幾個測評要素,考官不是按照題目打分,而是按照考生在回答問題中反映出的各種能力也就是測評要素打分,最后將所有測評要素的得分相加得出考生的面試分數。
每個考生回答的問題和數目都是一樣的。不涉及任何學科上的知識,考察的能力有分析問題的能力,應急應變能力,人際交往意識,職業(yè)認知,教學實踐的能力等等,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
教師結構化類似公務員結構化,都是有固定的題本固定的問題,以及固定的時間和模式。不同之處就是教師結構化的問題都是與教育相關的熱點(對于近期頻發(fā)的幼兒“喂藥事件”,你怎么看?)、教師職業(yè)的認知(請你談一談為什么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教學相關的活動組織(班會、家長會、演習等活動)等等一系列問題,對于這部分來說還是需要用很長時間來進行學習的。
試講
試講,跟學科內容有關,就是考察學科知識講授的能力。單單會做題還不夠,還得能講課,能講題,能知識說清楚。試講過程中,會有模擬有生課堂的,也就是臺下沒有學生,但是要假裝有學生,有課堂設計的基本邏輯,體現互動,比如所謂的課堂教學四步曲。
有部分朋友就會問那么試講和說課的區(qū)別在哪里?下面就談談說課。
說課
說課,并不是大家想象的,跟學生之間的對話。而是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領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tǒng)地分析教材和學生等,并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
說課的起源就是一群比較有經驗的老師,互相探討這節(jié)課應該怎么講。而在教師招聘中,讓沒上過課的老師來進行說課、互相探討教學,這種做法的最后一定是流于形式,紙上談兵。
試教
試教和試講的區(qū)別在于試教臺下是有學生的,而試講則沒有。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試講比試教難。因為一個人試講,臺下沒有學生,沒有人進行互動,提問時也只能假裝有同學回答。而試教時臺下有學生進行回應,能夠比較好的進行互動,不會顯得很尷尬。
但事實是,試教的難度應該是大于等于試講的。雖然試講的時候沒有學生回應,這才另一個角度來說,至少劇本是按照你的設想去發(fā)展的。如果是試教,一方面,如果學生沒有配合,還要自圓其說,場面有多冷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可能更糟糕,學生對你的提問做出了反饋,但是考生可能并沒有預想過學生會有這樣的答案,并且缺乏經驗的考生可能就在臺上被沖破心理防線。也就是說試教對于考生的課堂經驗、臨場應變能力有更嚴格的要求。
答辯
答辯其實就是考官根據考生現場的情況,隨意提問,靈活性較強。
以上就是教師招聘考試的主要內容,希望對有意向考取教師編制的朋友能有幫助,也祝大家早日通過教招如果還有任何想了解的,歡迎留言告訴小編~
報名電話:185-5928-9775(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
招生網址:www.kenf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