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州教育導航網址: 職稱評審 研究生 公務員 教師資格 司法考試 閩州教育 建設執(zhí)業(yè) 金融財會 職業(yè)資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 > 備考材料 >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之教育學基礎知識(五)

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之教育學基礎知識(五)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含義: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培養(yǎng)人的總的要求,他規(guī)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guī)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如家長的期待等

  狹義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在國家對受教育者培養(yǎng)的總的要求指導下,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規(guī)格上的具體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導向作用

  激勵作用

  評價作用:評價學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質量等的根本標準和依據。

  (三)教育目的的理論

  1、宗教本位論:把人培養(yǎng)成虔誠的宗教人士。代表人物:奧古斯汀、托馬斯·阿奎那

  2、社會本位論: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注意教育的社會價值。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代表人物:柏拉圖、涂爾干、凱興斯泰納、赫欽斯、巴格萊等。

  3、個人本位論:從個人本位的本能需要出發(fā),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guī)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代表人物:盧梭、羅杰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奇等

  4、教育無目的論:杜威。教育的過程在他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并非主張教育無目的。

  (四)教育目的的層次

  1、國家的教育目的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

  3、教師的教學目標

  (五)教育目的的影響因素

  1、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主要依據

  2、人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觀

  (六)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當前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說

  3、我國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強調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

  (2)要求使學生在德智體美扥方面全面發(fā)展

  (3)實現(xiàn)的根本途徑: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4、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面向全體學生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要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并滲透于教育的各個方面。

上頁 1 2 3 4 5 6 
上一篇: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一篇:《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歸納之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及其特點
關于我們
法律申明
聯(lián)系方式
加入我們
服務中心
報名地址
繳費方式
學費分期
商務合作
講師應聘
招商加盟
推廣聯(lián)盟
電話客服熱線:400-968-7268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閩州教育活躍用戶交流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每天好料不斷
2015-2020 版權所有@廈門華育遠教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閩ICP備170027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