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務操作和案例分析題(共4題,每題各20分)。
案例一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建了一段二級公路的路基工程,路基寬度12m,其中K1+600~K3+050為填方路堤,路段填方需從取土場借方;K1+600~K2+300填方平均高度為1.6m,設計填方數(shù)量16200m3;K2+300~K3+050填方平均高度為2.1m,設計填方數(shù)量24000m3。
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開工之前,對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了復查和現(xiàn)場核對,補充了必要現(xiàn)場調(diào)查資料,發(fā)現(xiàn)該路段原地面下有50cm厚淤泥,設計文件中未進行處理,施工單位在施工圖會審中提出處理意見后,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和設計代表同意,按路堤坡腳每側(cè)擴寬1m采用拋石擠淤的方法進行處理,拋石方量14193m3,要求采用粒徑較大的未風化石料進行拋填。
施工單位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確定了取土場位置,并擬定了新的施工便道A、B兩個方案,施工便道A方案長度1420m,施工便道B方案長度1310m,最終確定采用A方案,取土場位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施工過程中,路堤填筑兩側(cè)均加寬超填30cm。
【問題】
1.計算K1+600~K3+050路段設計填方量的平均運距。(單位:m,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2位)
2.根據(jù)《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K1+600~K3+050路段是否需要進行路堤試驗路段施工?說明理由。
3.說明施工單位確定采用施工便道A方案的理由。
4.路堤填筑時,兩側(cè)加寬超填30cm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對拋石擠淤的材料還有什么要求?該路段軟基處理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5.計算K1+600~K3+050路段加寬超填土方量,并按《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中工程量計量規(guī)則,計算該路段業(yè)主需計量支付的路堤填土方量。(單位:m3,計算結果保留到整數(shù))。
【參考答案】
1.K1+600~K2+300平均運距:700/2+1420=1770m。
K2+300~K3+050平均運距:750/2+700+1420=2495m。
K1+600~K3+050段平均運距:(1770×16200+2495×24000)/(16200+24000)=2202.84m。
2.(1)需要。
(2)理由:本工程為二級公路路基工程,路基填筑路段原地面下有50cm厚淤泥,為特殊地段路基。
3.(1)安全角度:取土場地勢陡,施工便道B在其下方,不安全。
(2)經(jīng)濟角度:施工便道,占用耕地,成本較大。
(3)干擾角度:施工便道B,穿越村莊,對其干擾比較大。
(4)其他角度:施工便道A線路高差小,便于車輛運輸行駛,而施工便道B線路高差大。
4.(1)作用①:保證路基的寬度滿足設計要求。
作用②: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
(2)未風化石料中0.3m粒徑以下的石料含量不宜大于20%。
(3)換填墊層、穩(wěn)定劑處理。
5.(1)加寬超填土方量(1.6×700×0.3+2.1×750×0.3)×2=1617m3。
(2)業(yè)主需計量支付的路堤填土方量:16200+24000=40200m。
案例二
【背景資料】
某三級公路,起訖樁號為K0+000~K4+300,雙向兩車道,里面結構形式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該路段已成為重要集散公路,路面混凝土出現(xiàn)脫空、錯臺、局部網(wǎng)狀開裂等病害,對該段公路需進行路面改造。具有相應檢測資質(zhì)的檢測單位采用探地雷達、彎沉儀對水泥混凝土板的脫空和結構層的均勻情況、路面承載能力進行了檢測評估,設計單位根據(jù)檢測評估結果對該路段進行路面改造方案設計。經(jīng)專家會討論,改造路面采用原水泥混凝土里面進行出之后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路面結構形式,如圖2所示:
施工中發(fā)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該改造路段中的K2+000~K3+200經(jīng)過人口密集的村莊,設計方案在此路段設置隔離柵,建議施工單位隔離柵宜在A工程完成后盡早實施。
事件二:施工單位對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塊脫空的病害采用鉆孔然后用水泥漿高壓灌注處理的方案,具體的工藝包括:①鉆孔②制漿③定位④交通控制⑤灌漿⑥B⑦注漿孔封堵。
事件三:施工單位對發(fā)生錯臺或板塊網(wǎng)狀開裂的原混凝土路面,將病害范圍的整體全部鑿除,重新夯實路基及基層,對換板部位基層頂面進行清理維護,換板部分基層調(diào)平采用碎石,再澆筑同強度等級混凝土。
事件四:施工單位對板塊脫空病毒進行壓漿處理,強度達到要求后,復測壓漿板四角的彎沉值,實測彎沉值在0.10~0.18mm之間。
事件五:施工單位對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處治完成并檢查合格后,按試驗段攤鋪取得數(shù)據(jù)鋪筑瀝青混凝土面層,對于瀝青混合料的生產(chǎn),每日應做C試驗和D試驗。
【問題】
1.寫出事件一中A的名稱,說明設置隔離柵的主要作用。
2.寫出事件二中工藝B的內(nèi)容,并對路面處治的工藝流程進行最優(yōu)排序。
3.改正事件三中的錯誤之處。
4.事件四種施工單位復測壓漿板四角的彎沉值后,可否判斷板塊不再脫空?說明理由。
5.寫出事件五種C試驗、D試驗的名稱。
【參考答案】
1.(1)路基工程。
(2)將公路用地隔離出來,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的設施,同時將可能影響交通安全的人和畜等與公路分離,保證公路的正常運營。
2.(1)B彎沉檢測
(2)排序:③定位→①鉆孔→②制漿→⑤灌漿→⑦灌漿孔封堵→④交通控制→⑥彎沉檢測。
3.換板部分基層調(diào)平均由新澆筑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一次進行,不再單獨選擇材料調(diào)平。
4.(1)可以判斷不再脫空
(2)理由:因為實測彎沉值在0.10~0.18mm之間,并未超過0.3mm。
5.C抽提試驗;D馬歇爾穩(wěn)定度試驗。(順序可互換)